我国种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2013-01-30 15050
核心提示: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日前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现代种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规划。1月28日,在农业部举行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日前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现代种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规划。1月28日,在农业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对该《规划》作了解读。
  2015年基本实现“两分离”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种业市场化时间较短,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现代种业的差距依然较大。马淑萍表示,基于以上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是对中央“做大做强现代种业”要求的落实。
  “规划明确了20种农作物的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既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5种主要粮食作物,也包括蔬菜、棉花等15种经济作物,确保了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协调性。”马淑萍表示,规划要求各个作物种业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挖掘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开展种子生产、加工、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种业科研的发展水平。
  分区域科学布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是规划的又一大亮点。基地布局坚持“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明确了基地的类型、区域范围和建设内容。从类型上看,既规划建设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同时也兼顾了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从范围上看,既着力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同时兼顾区域级、县(场)级基地建设,确保种子生产供应总量和结构平衡。
  马淑萍表示,规划明确了种业发展的时间表,将现代种业发展目标分为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到2015年基本实现“两个分离”,即积极引导和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初步建成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前50强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建立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国内种业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做大做强种业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育繁推”脱节,长期以来,“育”基本上在科研和教学单位,“繁”和“推”这两个环节在企业,怎样让“育繁推”结合起来?马淑萍说,农业部积极推进科企合作,促进科研单位的育种要素、人才、技术向企业流动,开展商业化育种。同时,江苏、吉林、安徽等省也都出台了一些政策,让科研人员保留身份,带着技术到企业从事研发,这都是机制创新。
  据介绍,多个部委出台了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相关政策,既有做加法的,也有做减法的。做减法的例子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减免税政策。
  做加法的例子则是建立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基金是由财政部、农发行、中化集团共同发起建立,总额15亿元,这对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很有用。
  我国是现在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孟山都、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抢占国内市场。“国外品种进来,我们认为是有利有弊的。”马淑萍分析说,从有利方面来讲,一是不少国外品种商品性较好、货架期长,对产业发展有好处。二是部分企业还带来了一些先进技术。不过,国外品种进入也带来了压力,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对国内育种也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据介绍,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已经实施。我国种业企业的数量由实施前的8700多家降到现在的6296家,减少了28.7%,同时企业的结构也在优化。6296家企业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是59家,而之前只有32家。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是445家,而之前只有324家。
  “大企业增加、小企业减少,这是个好势头。”马淑萍说,通过《规划》的实施,一定会提升“四个能力”,即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她说,中央和地方对种业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出台政策措施之实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种业进入了发展黄金期,未来中国种业将大有作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t824081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