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农”关键词:新华社特别归纳11条

   2012-12-29 14860
核心提示:新华社信息北京12月27日电 2012年,全国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
新华社信息北京1227日电 2012年,全国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巩固发展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的好形势,也使这10年成为我国“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为了展现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新成就,新华社《高管信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特别归纳了112012年“三农”关键词。

  1、农业科技创新

  随着我国人口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初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了农业科技。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央财政预算报告也提出,今年拟安排资金101亿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资金同比增长53%8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农业技术推广法修正案,对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保障机制、人员资格及岗位设置上作出了新规定。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有力提升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54.5%,农机总动力突破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亩产首次达700斤以上,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

  2、“九连增”、“九连快”

  2012年,“三农”领域中最大的亮点是全国粮食产量达58957万吨,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这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已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粮食“九连增”不仅有力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粮食“九连增”,得益于中央来统筹、部门聚合力、上下齐联动的重农抓粮新格局,还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农民的腰包也日渐丰盈。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分享到经济快速发展成果。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8年里年均实际增长8.6%2012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实际增长12.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高出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并连续3年呈缩小态势。

  3、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经过程和手段。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对我国未来5年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发展形势和重要任务进行了部署,强调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主体,农业产业化组织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多项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并要求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11月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证监会、供销总社等八部门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并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成立。

  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做到“两个加快”:一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是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13年,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5、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总的方向是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服务载体从单一公共服务向与多种社会力量相补充转变,服务内容从生产领域向全要素延伸转变,服务机制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转变,从常规服务到个性化服务转变。今后应进一步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公共财政、政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理顺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农业公共服务管理人员力量。

  6、土地管理法修订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征地补偿中引发的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现行土地补偿制度是由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其中最关键的条款是第47条。12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第47条做出了重大修改。删除了现行法第47条中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内容。专家认为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正将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提供空间,国家相关立法正逐渐完善,然而要达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目标,还需加快赋权与确权的跟进力度。目前,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与征地制度密切相关的“对承包地实测、对经营权确权、登记,并发证给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也在全国50个县开展试点。征地的前提是确权,各地还应充分重视农村承包地实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切实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7、“守住一条底线”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当前,一些地方在土地流转中出现了以行政手段强制流转农民土地等不规范行为,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处于弱势地位,未经确权登记的承包地被以低价长期流转给工商企业等其他主体,承包地经营权受到侵害,也给未来留下各种纠纷隐患。而流转出的土地常常也难得到很好的经营,“非农化”“非粮化”“撂荒化”趋势愈加明显,严重者甚至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严格遵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坚决制止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强制干预,对较大规模流转土地的主体进行事前审核和全过程监督,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引入市场运作。

  8、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目前我国有2.5亿多农民工工作、生活在城市,然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在城市站住脚,缺乏稳定的就业和固定的居所。未来30年,我国农村还将有4亿到5亿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业内人士认为,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最大后劲,也将改变现有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抓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协调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实现安居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惠及农民工的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再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要坚持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补偿机制,促进要素更多地投向“三农”,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增强农村对人口的吸引力,减少农民进城的盲目性。

  9、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是现任政府最后一年要做的五件大事之一。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要求,我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陆续启动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截至目前,国务院已陆续批复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燕山—太行山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其他片区规划也在紧张调研、编制过程中。此外,交通部启动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交通扶贫规划,水利部审查通过了《全国水利扶贫规划》,各行业扶贫规划陆续展开,“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格局正在形成。然而当前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尚存在多部门、多行业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亟待在未来工作中加强统筹,莫让“大扶贫”成为“大锅饭”。

  10、新农保全覆盖

  我国2009年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国家试点的1914个新农保试点县、1902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保人数达到3.43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9543万人。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还有18个省份的345个县自行开展新农保试点,11个省份的181个县自行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16个省份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10个省份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从今年7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除新农保和城居保要实现全覆盖外,今年我国还将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等。专家指出,在完成养老全覆盖的任务后,就解决了养老金从无到有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重心应该放到如何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保障均衡化上来,解决养老金从低到高的问题。

  1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我国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计划面向国家试点县除县城以外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央财政按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全年1000元,初中5元、全年1250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落实基本标准所需资金按照50%的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50.53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启动国家试点,惠及这些地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占中西部农村学生人数的近30%(编辑:陈瑜 吴霞 杨光 王文迪 向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t824081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