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行”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中介机构,联系水量不足与水量富余的用水户,通过水户间的水权流转实现水源的再分配。“水银行”的优势在于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会提高水权拥有者的蓄水意识,将多余的水卖给愿意支付合适价格的需水户,也有利于节水技术的推广使用。
目前“水银行”已在美国西部大部分州普及,“水银行”没有统一范式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通过优化水资源的时空配置,让有限的水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预计到2050年,全球企业为水资源紧缺而付出的成本将达到4.7万亿美元
隆德奎斯特对记者表示,二战之后人类经历了50多年的经济增长期,其中水资源的消耗率达到人口增长率的二倍。这使得水消耗达到峰值,全球经济正面临着“水破产”局面。
国际水研究所的这份报告指出,水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拥有非常高的价值,然而现实是人们不愿意提高用水价格,导致大量的水被浪费。
关于水资源紧张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在2014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中,水资源紧缺被列为最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之一。当前全球水消耗总量中有16%是工业用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更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22%。这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在与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的激烈竞争中,工业用水量在多数情况下将受到挤压,企业生产将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水资源紧缺将在全球范围内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据美国专业调查机构对包括电子、能源、建筑、矿业和食品加工五个行业的3000家企业所作的调查研究,水紧缺带来的成本占这些公司外部成本的60%以上。而为了应对水紧缺,企业不得不寻求各种解决办法或增加水储备。其中金矿开采企业将为此支付2210亿美元成本,电子类企业支付207亿美元成本,钢铁企业支付172亿美元成本。预计到2050年,全球企业为水资源紧缺而付出的成本将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9%,达到4.7万亿美元。
水资源紧缺将给全球经济和企业运营带来更多风险,如推高企业运行成本;很多企业如果不能处理好节水问题,将引发社会舆论的不满;同时缺水会带来社会动荡与不稳定,危及经济发展。
(本报斯德哥尔摩、新德里、开罗、华盛顿7月23日电 记者刘仲华、吕鹏飞、邹松、刘睿、陈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