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2014-07-12 中国经济网3130
  目前武威市1.4万眼机电井全部安装地下水智能化计量控制设施,做到井口精准计量。同时,在部分灌区探索建立用水计量远程监控系统。
  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局长杨正华介绍说, 经过8年多的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近期治理目标如期实现,后期治理稳步推进。
  农民增收咋办?
  近年来,武威市通过关井压田,60多万亩耕地为生态用水做出了让步。然而,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农民耕地减少了,增收怎么办?
  为保护生态环境,化解节水与增收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初,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节水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武威解决结构性缺水问题,要确立“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作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这一思路的提出,推动了武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民勤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主战场,民勤提出了“2311计划”:即户均2座棚、3亩特色林果,人均1亩高效节水经济作物,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的目标。
  关井压田后传统的种植行不通了。今后怎么办,就在村民发愁的时候,当地政府通过考察提出了发展葡萄产业的思路。在政府的扶持下,当地农民很快发展起葡萄种植产业。吴新荣说,2013年自己家的8亩葡萄收入3万多元,更重要的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每亩节水一半以上。
  近年来,民勤县大力发展以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发展特色林果30多万亩。
  为了让河西耕地用水量降下来,甘肃省实施了灌区“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武威市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搭建日光蔬菜温棚、养殖暖棚,每棚投入至少3万元,农民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怎么办?按照治理规划,每建一座日光温室,政府补助5000元。
  在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五沟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成片整齐漂亮的温棚环绕四周,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每个温室一侧设计有精巧的红顶小房子。正在棚里侍弄西红柿苗的张慧琴高兴地说:“你别小看这小小的温棚,还真行,自去年种植西红柿以来,两茬收入三万多元。”张慧琴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前,在家里的几亩地上,起早贪黑,年收入也就几千元,发展温室种植年收入就有三万多元,这好比土里面刨到“金娃娃”。
  目前,武威市日光温室、养殖暖棚等设施农牧业面积累计达到59万亩,以红枣、葡萄、枸杞、皇冠梨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累计达到88.2万亩,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亮点。2013年是武威市大旱之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大幅度增长,达到7535元,比上年增长22.86%。
  火荣贵总结说,实践证明,发展设施农业是北方农业的一场革命,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变,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