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养殖场老板谈应对猪价波动的能力和策略

   2014-06-05 中国畜牧兽医报2340
 
  谈应对:调整养殖结构存栏量减一成
 
  孟现壮告诉笔者,相比2008年以来的好行情,今年的“特殊”订单,只有为一家公司供应生产婴儿肉松的生猪,其它大部分是面向普通市场。
 
  面对今年的情况,孟现壮把存栏量从4.2万头至4.3万头,减少到3.8万头至3.9万头,减少了10%;另外,调整结构,减少成本,将一些产能低、老龄化、品种差的母猪淘汰掉。
 
  “市场低迷的时候也是有商机的时候。”孟现壮说,在他看来,行情不好的时候反而更加“忙活”:降低成本,调整结构,抓管理和技术,提高自动化率,以迎接下一个价格高峰的到来。长远来说,孟现壮要延伸产业链,走品牌道路,发展自己的品牌猪、无公害猪肉、无激素猪肉。
 
  “养猪这个行业不会像2008年那样暴涨,也渐渐趋于理性。”孟现壮说,养猪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只能通过管理减少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谈建议:引导规模养殖稳定调控政策
 
  孟现壮说,2006年,他的养猪行业进入一个低谷。“欠了200多万元,要债的堵门。”他说,当年的猪肉价格非常低,喂出来的猪,一斤亏七毛,正当绝望的时候,他看到,因为养猪不划算,几乎是一年之间,养猪的散户就消失殆尽。
 
  “规模养殖一定能成。”孟现壮说,就是在这一年,国家扶持鼓励规模养殖,他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终于有了转机。
 
  他说,到今年为止,国家对规模养殖已经扶持鼓励了八年,规模养殖场也达到一定数量,市场饱和。他建议,当供大于求时,就要限制。
 
  拿我们国家来说,按人均每年半头猪算,全年需求量约是7亿头,如果养殖总量超过这个数字,国家就要给予引导和限制。另外,国家收储冻肉政策的调控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但这种调控政策必须稳定,不能这次价格低就调控,下次低就不调控了,那样伤害会更大。相对于第一种调控,第二种调控往往比市场慢一拍,他建议还是要建立第一种调控引导机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