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养殖与环境关系及生态模式探讨

   2014-03-06 中国畜牧兽医报1810
核心提示:  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孙运华 安徽省砀山县砀城镇畜牧中心梁振  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快,畜禽数量成倍增长,养殖规模快速扩张,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畜
   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孙运华 安徽省砀山县砀城镇畜牧中心梁振
 
  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快,畜禽数量成倍增长,养殖规模快速扩张,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畜禽产品需求。养殖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生存之道,不可或缺、无可替代,但与之同时,养殖业又使可利用的环境资源越发紧张。如何厘清现代农区养殖与环境及生态模式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与读者探讨。
 
  农区养殖与环境关系
 
  养殖业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空间、光照、温度等。环境资源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一切条件和可能,也为一切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繁衍生息共同拥有和享用。养殖业依赖环境,但又对环境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表现在正反两方面:正面影响,畜牧生产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高一级转化饲草作物,又以其自身作为肥源(粪尿、尸身)反哺农业种植业,此谓以牧促农、以农养牧、农牧结合。负面影响,畜牧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粪尿对土地、水体、大气的污染,畜禽疫病传播对其他动物和人类的威胁。近几年这个问题较为突出,污染已上升为养殖与环境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激发和深化着人们对养殖与环境关系的再认识。
 
  环境资源保障了养殖业所需的生产条件,决定着养殖的数量、规模和发展方式,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过去,养殖业以散养的生产方式为主,农区养殖对环境贡献大于负面影响,基本上保持着生态和谐良性互动,但随着养殖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这种格局被打破,不少地方水体不再清澈,土壤重金属严重污染,养殖场周围环境有害气体增多,受害人众不断发声、多有非议。
 
  鉴于当前养殖与环境关系已出现的矛盾,转变饲养方式、推广生态养殖、保护生态环境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为缓解矛盾,趋利避害,提出以下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措施。
 
  生态养殖模式建立
 
  一是发展草食家畜。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草食家畜。过去,除少部分谷类秸秆被利用于牲畜的饲草外,大部分被养殖户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农区作物秸秆丰富,要大力发展以肉牛、肉羊、奶牛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并以此取得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草食畜禽与人争粮少,并能将人类不可食植物秸秆等转化成人类可食动物性产品,既满足人们膳食的需要又能减轻粮食生产压力。按粮秸比1:1计算,每生产一吨粮食将会有一吨秸秆产生,因此科学配置资源,以畜产品单位计算应当保持耗粮型畜产品与草食畜产品对等的比重。
 
  二是林下养殖。这是林区或果区经常采用的模式,一般选择放养形式,主要以养鸡、养鹅等家禽为主。也可采取林下搭建棚舍,实行半舍饲养。皖北地区利用果园养鸡较为普遍,一般每100亩果园可放养2000只——5000只,观察林下草场生态,适时出栏,采取轮牧,留出休牧期。
 
  三是“果(林)-草-牧”工程。果园兼作牧草,如苜蓿草、鲁梅克斯、三叶草等,采取多次收割办法,一般每100亩饲草可负载200只——300只山羊。
 
  四是“牧-沼-果(菜等)”工程。在皖北地区,该模式已小有推广,以养猪为多。畜禽养殖粪便通过厌氧环境下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等,沼气用于燃气、发电等,沼液、沼渣可用作生物有机肥或作物叶面肥等,沼渣可用于养殖蝇咀、蚯蚓等,用以生产优质蛋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从而形成“牧-沼-果(蔬、草、花卉)”综合利用生态链。
 
  五是立体种养。一种是“鸡-猪-蚯蚓”或“蝇蛆-鸡-猪”模式,利用鸡粪喂猪,猪粪养殖蚯蚓、蝇蛆等低等动物,用以加工蛋白饲料,据资料介绍,其粗蛋白含量高达60%以上。该蛋白饲料用来饲养家畜,效果与其他动物蛋白饲料相仿,蚯蚓、蝇蛆体内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提高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另一种是“葡萄-鸡-鱼(水产)”模式,房舍上架葡萄,房舍内养鸡,房下鱼池内养鱼、栽藕等,形成立体种养模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