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如何更贴心

   2013-12-09 人民日报14760
核心提示:  江苏农业保险险种基本全覆盖,但险种不合理、财政压力大等问题仍存在  陆书永是江苏宝应县泾河镇的种植大户,说起农业保险,他一个劲地夸。今年年初一场大风把老陆
   江苏农业保险险种基本全覆盖,但险种不合理、财政压力大等问题仍存在
 
  陆书永是江苏宝应县泾河镇的种植大户,说起农业保险,他一个劲地夸。今年年初一场大风把老陆种的大棚西瓜刮倒了10亩。“那天风大得把大棚钢架吹倒,薄膜吹走,西瓜苗全冻坏了。”他说,幸亏花了2760元投了设施农业保险,10亩大棚获赔3.6万元,他感慨地说:“农业保险是农民的定心丸。”
 
  在江苏,农业保险越来越热。不过,险种不合理、基层财政压力大等问题,成了困扰农业保险发展的难题。农业保险,如何更贴心?
 
  “联办共保”创新模式,宝应种植业投保面97%以上
 
  如何破解农业保险面临的难题?
 
  “采用‘联办共保’模式,分担经营风险。”宝应县委农工办副主任郭仁军解释,所谓联办共保,就是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合开办农业保险。江苏省自2007年4月正式启动农业险“联办共保”模式,宝应县从2008年推行“联办共保”,县政府和人保财险公司按6∶4比例分担。
 
  “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层次矛盾。”原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主任于润教授认为,将商业保险资源与政府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办的必要条件。
 
  郭仁军认为,“联办共保”最大特征是政府与保险公司构成一个保险共同体,有助于优化和整合地方政府的基层管理资源(如防疫系统),降低道德风险,降低承保理赔费用。
 
  配套补贴政策跟进。对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业保险,江苏各级财政保费补贴不低于70%;对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不低于80%。
 
  品种和方式不断创新。2009年,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获得政策性农机保险的独家承保权,按照“财政补贴,公司自营”模式,承担100%的责任。人保财险公司在张家港推出了江苏省首单夏季保淡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与首批试点的7个蔬菜基地签约,保险项目涉及农田663亩,提供保险保障超过了200万元。
 
  江苏省金融办副主任查斌仪介绍,目前,江苏省农业保险统一条款已达到19个,基本做到了对主要种植业、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全覆盖。在江苏宝应县,主要种植业品种投保面达97%以上,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比重也由3%上升到41%。
 
  投保标准低,赔付比例低,个性化保险难度大
 
  10月28日,在宝应县郝舍村苏鑫生猪养殖家庭农场,张爱康向人保财险宝应支公司农险部经理薛建立请教。
 
  “养一头三元猪的成本要比一般的猪高,能不能分档次进行保险?”张爱康问,一头三元猪的小猪仔近2000元,长成大约要4个月,算上饲料和预防成本,一头能繁母猪的成本为三四千元。但一头本地猪大概也就1000多元。
 
  薛建立觉得分档难度太大,“全县几万头猪,我们很难一头一头的去核实品种,目前还只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那能不能专设个保险?我愿意多交点保费。”张爱康又问。
 
  “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目前还不能做到个性化保险。同时,保险公司也要考虑道德风险,如果保险金超过养殖成本,农户就有可能杀猪骗保,这样公司承担不起。”
 
  不过薛建立也承认,“农业保险的险种设计要更贴近农户需求。”他说,江苏省新修订的高效设施农业保险24个险种中,已增加了蔬菜大棚附加蔬菜(瓜果)种植保险,但农民必须先投保大棚,才能投保这个附加险,而赔付条款也没达到农民希望的要求,每亩保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元。
 
  投保标准仍然偏低。郭仁军说,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仍按照“低保障、广覆盖”原则实施,投保标准较低,保障程度也较低,不能真正起到保障农业生产的作用。
 
  江苏省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张瑾闽曾进行过调研,她说,农业保险赔付比例偏低,比如水稻保险,每亩农户缴纳25元保费,最多只能获赔111.33元,且只有在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达到30%或旱涝达到70%的损失程度时,保险公司才履行赔付义务。张瑾闽建议适当降低保险起赔点。
 
  保险补贴,基层财政压力大,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宝应县泾河镇的种植大户何永胜,压根就觉得保险可有可无。“不会那么巧吧,就属我倒霉?”2010年冬天,一场大雪压垮了大棚,让他几乎血本无归。“受灾的时候纠结过,但过了也就过了。”
 
  薛建立说,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面积扩大,受灾损失数额不断增加。“农民重视眼前利益,看不到好处的事,你就是嘴皮说破了,农民依然抱着侥幸的心理。”
 
  侥幸心理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宝应县曹甸镇养殖大户张爱康说:“保险对种养大户来说,是不小的一笔成本。”他投保的321头能繁母猪,每头大概要交保费12元,投保一年就要交给保险公司3852元。
 
  宝应县委农工办保险科科长郝达军说,尽管政府补贴大部分保费,但对于农民来说,仍觉得自付比例高。而对财政状况不太好的基层政府来说,农业保险的配套资金也是很大一笔开支。
 
  郭仁军告诉记者:“水稻、麦子和油菜的保险保费,政府补贴70%;高效农业保险保费,省以上政府补贴60%,而县财政补贴20%。一年的财政配套资金宝应县财政就要支出1968万元,而且随着保险面的扩大,政府财政压力更大。”
 
  从今年6月开始,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降低起赔标准和免赔率的同时,调整了相关的费率和保额。记者了解到,伴随着这些调整的实施,今年水稻、小麦、油菜三大主要种植业保险金额将达14亿元,比去年可增加1.4亿元的风险保障。同时,新增保费将全部由政府承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