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铺就绿色致富路

   2013-12-06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15740
  正如张志敏所言,买卖信息的不通畅使得苜蓿草的供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有人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帮助协调解决卖草难问题,但面对开放的市场竞争,这样的想法并非是长久之计。日益普及、发达的网络,让张志敏萌生了尝试网络订单销售的想法,合作社的网站正在着手构建,在市场需求逐渐加大的今天,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赶不上网络销售的速度以及便利,但这样的销售模式还需一定的时间来转换。
 
  “将苜蓿与畜牧业想办法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互动的整体,形成一条自有的循环产业链才是未来苜蓿种植业与奶牛养殖业能够安全生产和发展的道路。”谷继承表示。
 
  政策扶持“给力” 农民热情高涨
 
  随着我市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草食家畜赖以生存的牧草种植业成为奶牛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牧草,苜蓿业的发展对我市奶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在众多“众鑫苜蓿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我市的苜蓿草业正在迅猛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自治区和我市对饲草业高度重视和支持,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支持苜蓿种植业的发展,而草原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生态战略和食物安全战略的实施也为草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土左旗6万亩、托县4.5万亩、和林县4万亩、清水河县0.2万亩、赛罕区0.3万亩……在呼和浩特各旗县区广阔的土地上,苜蓿草的种植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记者从呼市农牧业局了解到,今年我市要高标准建设苜蓿草生产基地,种植高产优质苜蓿草,苜蓿草的种植要布局到奶牛饲养的集中区域,形成种植基地,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我市苜蓿草种植面积达19.1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万亩的127%,为我市奶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我市农牧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了解,为了使奶牛养殖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我市从2012年起抓住国家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的契机,在各旗县区大力推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区建设,今年启动实施“优质牧草种植行动”计划,提出年内高标准建设15万亩苜蓿草生产基地工作目标。
 
  “根据自然气候特征和苜蓿生态生物学特性,呼和浩特市将苜蓿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划定在水土热资源优越的土默川平原,包括土左旗、托县、和林县及赛罕区等地。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一产业,相关部门对各旗县区及企业种植苜蓿草提出了相关要求,比如苜蓿草的种植要布局到奶牛饲养的集中区域,形成种植基地;用于苜蓿草种植的土地必须是能够保证灌溉的耕地,不能使用荒地、荒滩、荒坡等。”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落实国家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10万亩,占国家示范区建设的五分之一。”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推广研究员陈巴特尔告诉记者,“共评选出项目建设单位31个,项目总体投入1.1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6000万元,占54%,企业自筹资金5180万元,占46%。”
 
  “呼和浩特的草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并不断促使农民种植苜蓿等饲草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对于苜蓿种植扶持政策中规定,对集中连片3000亩以上的苜蓿种植按照每亩600元的标准给予连续3年的补助。”呼市农牧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出台了《2013年现代农牧业重点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其中以优质苜蓿草为主的现代草业被列为农牧业‘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我市将在2013至2015年期间,在土左旗、托县、和林县和赛罕区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旱地灌溉改造和开发荒地等措施新增节水灌溉苜蓿草种植基地60万亩。”
 
  “为了鼓励企业和农牧民的种植热情,市政府对达到建设要求和标准的基地,每亩补贴土地流转费500元,连续补贴3年,补贴费用由旗县区农牧部门直接发到农民手中。”这位工作人员说。
 
  抓住发展机遇 加快产业升级
 
  “我摸索苜蓿种植已经七八年了,没少投入,也交过‘学费’,但现在觉得这条路越走越光明。”苏国平对记者说,“更多奶企开始重视从源头上控制奶的质量,苜蓿业发展大有前景。”
 
  “苜蓿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豆科饲料作物,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8%至23%之间,被誉为‘牧草之王’。利用苜蓿等优质植物蛋白饲料转化牛奶蛋白是最好的技术方法,不仅质量高,而且安全。同时,苜蓿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是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的优良草种。”贾玉山告诉记者,“其实,2000年左右,我国曾有过苜蓿种植的一次高潮,但由于没做好相应的市场和技术准备,以及受国家粮补政策冲击,很多农民弃种苜蓿改种粮食作物,饲草产业也随之步入低谷。”
 
  “2012年国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苜蓿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苜蓿草种植面积开始了较快的增长。”那达木德表示,“与之前的种植高峰不同,这次苜蓿产业的兴起有了强大的奶业基础和旺盛的市场需求。”
 
  “整体来说,现代苜蓿业必须要走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道路。”贾玉山表示,“考虑到苜蓿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苜蓿对于奶业的重要意义,国家可以适当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不用担心种植苜蓿会与粮争地。测算显示,饲喂优质苜蓿,每头奶牛每天可以减少3公斤的精料,一年下来,相当于2亩地的粮食产出,而生产这些苜蓿只需1亩地。”
 
  而那达木德则建议,苜蓿草产品应当和其他鲜活农产品一样,享受绿色通道政策优惠。“苜蓿草产品的运输时间和运输效率直接关乎畜牧业生产。让草产品走绿色通道,能够保证奶牛和家畜及时获得优质饲草,减少中间成本。”那达木德说。
 
  “苜蓿业要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这些年畜牧种植企业得到了发展,但与国外先进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贾玉山建议,企业首先应练好基本功,要在增强创新研发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满足市场需求。研发苜蓿新品种、新技术,着力解决优质高产苜蓿良种繁育、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难题。
 
  “‘合作社加农户’也是苜蓿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农民成立的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上有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规模化种植的土地问题。”那达木德表示,“自‘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实施以来,我区农民合作社成立较多,但商品草的生产需要依靠大型专业化生产公司的支持,希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能够更深入地合作。”
 
  “纵观苜蓿业发展经历,国家政策和奶业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家积极扶持苜蓿业发展,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规模化苜蓿种植面积增加。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奶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奶牛的产奶性能和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牧草需求明显增加。这些表明苜蓿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那达木德表示。
 
  事实上,苜蓿的种植并不是简单的事情,相比起传统的农作物,苜蓿无论是从种到收甚至是存储都对种植技术和专业水平要求颇高,与呼和浩特地区的苜蓿种植产业共同成长起来的苏国平在苜蓿行业中经历了太多波折,在他看来,苜蓿种植不能走当年广泛发展奶牛养殖那样的老路。“要做好规划,理性引导,因为种植苜蓿和养奶牛是一样的,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劳动,更需要专业、专一的技术水平。”苏国平说。
 
  “苜蓿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克服资金、地域等制约因素,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主动出击,在苜蓿生产的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才能加快现代苜蓿产业的发展。”那达木德表示。
 
  “今年我们合作社涉及种植户村落已经达到25个,涉及农民两万多人,引导带动农民种植紫花苜蓿总面积达1.1万亩之多,由于今年雨水充沛,苜蓿总产量达到3000吨,同比去年增长30%。”说起合作社今年的发展情况时,憨憨的苏国平开心地笑了:“没有想到我的梦想会因小小的苜蓿草而实现。”苏国平,呼和浩特市托县五申镇西夭子村一个普通农民,如果不是苜蓿草的出现,或许他的人生会与这里普通的农民一样,种田收粮,过着平凡的日子。然而小小苜蓿草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歌声中那默默无闻的小草,如今在“苏国平们”眼中价值千金。
 
  一棵小小的苜蓿草,既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农牧民致富、生态恢复的多重利好,而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使得苜蓿草种植业在市场中成为潜力巨大的产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