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造出”高科技肥料

   2012-09-16 15130
核心提示:可能很少人会想到,利用蚯蚓粪也能生产出肥料,而且肥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农业循环经济过程。这样的肥料,在四川兴宇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同时,该公司申报的国家
可能很少人会想到,利用蚯蚓粪也能生产出肥料,而且肥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农业循环经济过程。这样的肥料,在四川兴宇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同时,该公司申报的国家专利“蚯蚓生态养殖示范及绿色肥料研发项目”被列入了四川省科技攻关课题。这个项目为何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究竟有何特点?市科知局计划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现代科技对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生产出适合多作物、多区域的多功能复合肥。

  立足循环经济

  研发高技术含量专用肥

  “兴宇公司的肥料是如何生产出来的?”8月23日,记者来到兴宇公司进行采访,公司董事长夏绪祥拿出一张《循环经济示意图》,笑呵呵地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关键所在,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物养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种肥料的生产还能跟循环经济扯上关系?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这两者还真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紧密。

  原来,四川兴宇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物养殖、生物制品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早在2003年成立之初,就把“增加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公司的宗旨。

  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兴宇公司在工业园区书院村发展林下作物紫云黑豆500亩,种蔬菜1000亩,建标准化养鸡场1000平方米,养鸡20万只。通过发展大规模的种养殖业,由此产生的枯叶、烂菜、鸡粪等废物成为养殖蚯蚓的上好原料。“我们通过与大专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先后建设了蚯蚓养殖棚500亩,年产鲜活蚯蚓1000吨,蚓粪3000吨。”

  为此,兴宇公司投资了587万元,建设了两条“晶蕊”牌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线,可处理猪、牛等畜禽粪便,城市生活有机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固体垃圾9万吨,年产有机无机复合肥10万吨。

  “‘晶蕊’牌富含腐殖酸有机无机系列专用肥专供茶叶、蔬菜果树、水稻、药材、棉花等作物施肥。”夏绪祥告诉记者,这种肥料的主要特点在于:具有一定的保水、缓释、解磷钾和促吸收、改善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有效解决了长期使用化学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

  农作物对比实验

  同等条件下增产15%以上

  在成功研发“晶蕊”牌富含腐殖酸有机无机系列专用肥后,兴宇公司陆续通过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作物及中药材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肥料对试验中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对改良土壤结构效果显著。

  兴宇公司副总经理陈遐告诉记者,在农作物对比实验中,以“晶蕊”牌农作物系列肥中的生姜专用肥为例,该肥料以蚯蚓粪为主要原料,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生姜生产所需要的氮、钾、钙、镁、硫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种能促进生姜更好生长的益菌群,“比如,解钾菌可将土壤中沉淀的钾分解,转化为生长过程中能吸收的钾元素。”

  正是由于采用了以蚯蚓粪为原料,肥料中富含多种生物性酶,具有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恢复,保肥、保水等特点,肥料利用率提高30%多。“因此,我们在生姜对比试验中,同等条件下实现了20%以上的增收。”

  同时,茶叶专用肥和水果专用肥也在对比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茶叶专用肥有效防止了茶叶因低温或缺少微量元素产生的生理病害,抑制了茶叶树体软腐病、炭疽病等病的发生,实现同等情况下增收10%—15%以上。“而水果专用肥在对比试验中更是增产达到20%以上。”

  陈遐告诉记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人们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而生产的绿色食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绿色食品的生产对有机肥料需求量增大,为像兴宇这样的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生物有机肥市场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全国生物有机肥的销售总值为900亿元,到2015年将会超过1500亿元。”

  为此,兴宇公司已经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农林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结合、科研人员与农技人员结合、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结合,从而力争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全站广告征集中...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农民网会员注册登录
广告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