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受伤”的总是菜农?

   2014-04-27 业新闻网-农民日报620
 
  那么,“菜贱伤农”缘何屡屡出现?为何“受伤”的又总是菜农?
 
  产销信息服务跟不上需要、菜农生产跟着感觉走、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品种单一、产业链条短等是早就存在的老问题,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将退粮种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比较普遍的做法,特别是大棚技术打破了蔬菜种植过去受到的时空限制,蔬菜生产和供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拿2011年和2000年比较,我国蔬菜播种面积扩大了28.9%。但面积增加的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购买鲜菜的数量一直稳定在116公斤左右,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蔬菜消费量则从106.7公斤下降到89.4公斤。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已经度过了蔬菜短缺的年代。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如果不能从总体上平衡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这决定了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市场表现必然受到季节、气候、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的58.6%来自季节性因素。
 
  专家认为,要减少蔬菜价格波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抓紧建立鲜活农产品市场目标调控目录制度。据了解,美国、日本、欧盟等对于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都不约而同地先后确立了调控的重点品种。美国重点调控洋葱、西红柿、马铃薯、梨、柑橘等35种蔬菜、水果及特色农产品;欧盟则明确菜花、西红柿、苹果、葡萄等16种果蔬产品可享受不上市补贴;日本重点调控萝卜、白菜等14种关乎民生的大宗蔬菜。
 
  而我国在蔬菜、水果市场调控方面还是个空白。目前要尽快建立蔬菜调控目录制度,并确定调控的重点品种。
 
  其次是采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储藏保鲜设施技术、改进流通模式等措施,促进蔬菜产品均衡上市。但这些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实力增强、科技进步等多个方面,必然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第三是加大鲜活农产品特别是重点蔬菜品种的扶持力度,将扶持重点由流通环节改为生产蔬菜的菜农。上海市为提高地产绿叶菜自给率,稳定菜价,2010年底推出专门面向菜农的蔬菜价格保险,凡蔬菜种植面积2亩以上且上市期间符合保险规定期限的沪郊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蔬菜园艺场和重点种植大户,均可向保险公司投保“冬淡”和“夏淡”蔬菜成本价格保险。当批发交易价格低于预先测算的成本价格时启动理赔。实行3年多来,上海市绿叶菜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北京市从去年开始,也开始试点面向菜农的秋播大白菜价格保险。
 
  第四是加强鲜活农产品监测预警等基础性工作,让农产品市场监测的“风向标”更精准。围绕鲜活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健全鲜活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改进面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息服务,及时对农业生产及鲜活农产品市场状况进行准确研判和科学解读,合理引导鲜活农产品市场生产和运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admin
    加关注0
  • 广告合作征集中...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 特权  |  关于我们  |  客服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24634号-1  |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447号